芈月(芈月 芈月是谁?_文化/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)
芈月是谁?热传了近一年的《芈月传》终于开播了。显然,观众对于这部剧的期待值已经蓄满,这一方 面是来自于“娘娘”孙俪“宫斗”之路的再出发, 另一方面也和片方对于芈月原型——战国秦宣 太后不遗余力的宣传不无关系。 在一些新闻稿中,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媒体直接将秦宣太后的名字认定为芈月,导演郑晓龙 还视其为历史上“第一位女政治家”, 是“中国的?伊丽莎白一世?”。 再加上“芈月”其名的来源, 牵涉到兵马俑主人到底是谁的问题,使得《芈月传》比单走后宫权谋的戏说剧多了些“走近 科学”式的厚重性和神秘感。 不过,秦宣太后芈八子确实可以说是战国时期一位威猛不羁的奇女子,她从一个身份并不 太尊贵的楚女一路摸爬滚打晋升到太后之位,鸡汤属性爆表,也非常具有时代特色,以至于 有评论将其治国理念概括为“以污治国”。在看剧之余,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下这位奇女子不平 凡的一生和她所生活的时代特色。 秦宣太后的出身 在正史中,有关秦宣太后的记载只有区区十余条,大部分还都是她执政秦国之后的事迹, 其早年生平和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女性一样, 不著于史。 我们只知道她是楚人, 《史记》 、 《战 国策》称为芈氏。 芈这个字,与“米”同音,史书说芈氏的“氏”,是春秋战国对女性的一般称呼。
实际上,芈 是姓,还是楚国的国姓。先秦时期姓氏泾渭分明,先有姓芈月,后有氏,姓下面细分出来氏,用 以区别贵贱,也就是说贵者有氏而贱者无。 秦宣太后姓芈,有可能是楚国宗室,不然不太可能会用于秦楚之间的联姻,嫁给秦国国君 惠文王。但是考虑到史书没有明言其具体身份,不像文姜、哀姜、弄玉、赵姬等都是国君之 女,能得到史家多写几笔,再加上入秦宫后只得到一个“八子”的中低级别封号,其出身地位 估计不会太高。 因此对于入秦宫前的少女芈氏,甚至登上太后之位前的少妇芈八子,历史学家知道的不会 比我们更多。这种可供恣意驰骋的留白显然受到影视工作者的欢迎,但是《芈月传》的导演 没有选择这种便利的方式,他说要“立足于历史之上,用真实的场景和细节还原战国时期的 人文风貌”。 从文艺女到首位太后 虽然只能把芈氏的少女时代交给编剧去驰骋,但是考虑到她处在威王、怀王的时代以及楚 人浪漫的习气,可以想见剧中的少女芈月很可能是个文艺女青年。 通过片花看到,编剧给未来的秦宣太后安排了一个叫“子歇”的初恋,原型是“战国四公子” 的春申君黄歇。片花中,子歇拉着芈月说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,一副《我们的少女时代》 即视感。编剧还是原作者什么都好, 给芈月安排的爸爸楚威王适时地出场纠正“歪风邪气”, 以“联姻” 展现了自己的雄才大略。
在正史里,芈氏嫁给秦惠文王,一直到登上太后之位前,封号一直是“八子”,所以史称芈 八子。秦国的后妃制度共有后、夫人、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八个品级,芈 氏只是中等芈月,但应该颇受宠爱,毕竟和惠文王生了三个儿子:稷、市和悝。稷就是后来的秦 昭襄王。 本来以芈八子的身份, 她的儿子是没有机会登上国君之位的, 但是历史是充满偶然性的…… 秦惠文王死后,惠文后的儿子继位为秦武王。这位秦武王名叫嬴荡,太史公说“武王有力好 戏”,就是说他力气很大还喜欢玩耍,结果因为举鼎,年仅二十三岁就驾崩了。 如果就这样还是轮不到芈八子的儿子。武王嬴荡在位三年,一个子嗣都没有,武王虽然没 有子嗣,但是芈八子并不是没有竞争对手。这时候芈八子同母异父的哥哥魏冉,也就是后来 的穰侯,帮助自己的外甥嬴稷登上了王位,芈八子也顺利地成为有史可查的第一位太后,在 位秉政长达三十六年之久(一说是四十一年)。 据宋人高承《事物纪原》考证,君王之母称太后,就是从芈八子这里开始的。宋人陈师道 在 《后山集》 又说, 母后临政, 自秦宣太后始也。 也就是说, 不仅拿了名头, 还拥有了实权。 不过,秦朝建立帝制前后的两个时代不可同日而语,国家体制、权力形态等都不一样,因此 芈八子这个太后显然不能与武则天、慈禧相提并论。
要江山也要爱情 秦宣太后执掌秦国朝政期间,秦国任用魏冉为相,白起为将,鲸吞蚕食诸国,甚至一度与 齐国并称东西二帝,秦国国力持续上升,乃至于秦昭襄王夺权后大胜赵国的长平之战。但在 体现宣太后的执政能力一事上,具体的事迹并不多,还都带有那么一丝不优雅。 第一件是《战国策》里写的。公元 307 年,楚怀王(剧中应该是芈月的兄弟)攻打韩国。 韩王派人来游说秦国,以唇亡齿寒求助宣太后派兵救援。宣太后一想,那是自己的祖国啊, 但嘴上还是要讲道理的。“妾事先王也,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,妾困不疲也;尽置其身妾之 上,而妾弗重也,何也?以其少有利焉。今佐韩,兵不众,粮不多,则不足以救韩。夫救韩 之危,日费千金,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。”这段喷薄着“宇宙洪荒”之力的话语,真是尽展楚 人自由奔放的气质。 第二件虽然充满了舍身为国的大奉献精神,但情节也是很羞耻的。宣太后在位期间,做得 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诱灭义渠。 义渠是春秋战国时期活跃于秦国背心要地的一支草原民族, 长 期与秦国争战。和历史上很多游牧草原民族一样,国势强盛就南下牧马,衰微则或跑路或臣 服。 秦国想要一统天下,再加上西周的覆灭就和北方的另一支游牧民族犬戎有关,所以对秦国 来说,义渠如芒刺在背,必须解决。
于是,宣太后充分利用了女性执政的巨大优势——她选 择先征服义渠王。和亲政策我们都知道,早在周襄王时就用过,后来汉朝更是用过多次。当时是秦昭襄王继 位,义渠王前来朝贺,于是宣太后把义渠王征服了。若说宣太后对义渠王毫无感情,可她还 为他生了两个儿子;若说有感情,她却与秦昭襄王日夜密谋攻灭义渠的计划。只能说,国事 面前,宣太后隐忍了自己的情感。 那个草原汉子义渠王,是实实在在动了真情。直到最后,他都没有看穿一切,只是“我本将 心付明月, 奈何明月照沟渠”。 他们在一起的第 34 年, 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。 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,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、北地、上郡三郡。 在宣太后的晚年,可能是因为初恋被横刀阻断,也可能是因为身边缺少了寄托,她寻到一 个情人名叫魏丑夫,但此人却是个美男子。剧组让饰演太后初恋的黄轩来演魏丑夫,也算是 帮古人弥补了一个缺憾。老太后对魏丑夫爱到死了都想要打包带走的程度, 《战国策》说她 在将要病死之际下令,“为我藏,必令魏子为殉。”但在臣下的劝说下,打消了念头。 这就是宣太后在位期间有史可查的全部事迹了。虽然槽点满满,但她为自己儿子的曾孙秦 始皇一统六国打下了基础,但如果说是“中国的伊丽莎白一世”,恐怕还差点。至于说兵马俑 是为她修建的,这事太复杂,容后再说。不过如果当年真的让魏丑夫殉葬了,考古学家倒是 多了一条鉴别的依据,可能就没什么争议了。